氣浮機設備污水處理裝置工藝原理:
超效淺層氣浮設備采用溶氣原理,是在待處理的水中通入部分溶氣水,利用溶氣水中釋放出的微小氣泡,將水中的懸浮物或油脂浮出水面,從而達到固液分離之目的。
KROFTA氣浮工藝在氣理論上的三大突破。
A、“零速原理”
在我公司SQF氣浮裝置中,除池體溢流圈,*污泥井外,其他各部分都以與進水流速相同的速度沿池體旋轉。原水配水器轉動時,在池體中騰出的空間有原水進水來補充;同時清水出水、應按擠走的水體空間,有澄清水派出管同步排除,池內(nèi)的其它水體不會因為進水和出水而因起擾動。而且是保持零速。即所謂“零速原理”,該理論的應用是ZC氣浮裝置的關鍵。
靜態(tài)進水,靜態(tài)出水使得顆粒的懸浮和沉降在靜態(tài)下進行,浮選體在相對靜止的環(huán)境中垂直上浮,不僅能使浮選體的上浮速度達到或接近理論的zui大值,且水流速在理論上可不受限制,它意味著氣浮效率可以接近理論上的極限。
此外,隨著布水裝置的旋轉,事先與污水充分混合的氣泡能均勻的充滿整個氣浮池,微細氣泡與絮粒的粘附發(fā)生在整個氣浮分離過程中,沒有“氣浮死區(qū)”。
氣浮機設備污水處理裝置工作原理:
B、“淺池理論”
傳統(tǒng)氣浮分離區(qū)的有效水深通常為2.1M-2.4M, 而ZC氣浮裝置的有效水深只有0.42M,因此相對而言稱其為“淺池,這一淺池結構的應用,稱為“淺池理論”。該理論的應用大幅度減少了設備制造費用,縮小了設備占用空間,以同樣處理量7000m3/d的造紙廢水為例,傳統(tǒng)氣浮的占用面積為155m2, ZC氣浮池的占用面積為51m2.
因為“零速原理”的應用和進出水的*分開,所以當出水管開始出水時,氣浮的過程已完成,對應常規(guī)氣浮池的高度分布圖來看,即安全段h3懸浮物低密區(qū)h4兩段不需要設置,因此可以說沒有“零速度”就沒有淺池。
若按絮粒上升的速度為6mm/s, 0.42m有效水深所零上升時間僅為70s,ZC氣浮裝置的停留時間為2-3min,已經(jīng)考慮了很大的工作容量。
C、新的溶氣機理
在SQF工藝中,通過溶氣管(IR DISSOHINGTUBE,ADT)來提高溶氣效率,先把壓縮空氣切割成微細胞,然后在攪動非常劇烈的情況下與加壓水混合和溶解,空氣在容器管內(nèi)以兩種形式存在,一種形式是在溶解水中(停留時間是8-12s);另一種形式是微細胞以游離狀態(tài)夾裹混合在水中,形成的微細胞數(shù)量遠大于常規(guī)DAT工藝。溶氣管的特殊結構使其沒有填料堵塞的問題,也沒有控制溶氣罐內(nèi)水位高低的問題。
高效層氣浮設備主機結構原理
高效淺層氣浮設備主機是指氣浮設備中的分離部分,其中包括池體,浮渣,收集裝置,靜止圈,溢流調節(jié)裝置,行走架,旋轉進水管,旋轉布水結構等。
主機的旋轉部分包括進口、出口和污泥去除機構,這部分和螺旋浮渣斗以和進水速度*的速度沿池旋轉。
原水從池中心的旋轉進水管進入,通過旋轉部分水管布水,布水管的移動速度和進水流速相同,這樣就產(chǎn)生了“零速度”,這一原理的應用是本設備的關鍵。這樣進水就不會對池水產(chǎn)生擾動,使得顆粒的懸浮和沉降在一種相對靜止的環(huán)境下進行,從而縮短了停留時間。
浮渣收集裝置中的螺旋渣斗具有自轉和公轉兩個運動,自轉撇走液面上的浮渣,公轉使得渣斗能夠覆蓋整個液面。
清水由集水管排出,集水管與隔離圈連接并與其一起旋轉,集水管與布水管之間由旋轉布水機構隔開,這樣原水的氣浮分離時間就是*旋轉部分的回轉周期。
安裝在移動的旋轉布水機構上的刮板將池底和池壁上的污泥刮集到泥斗中定期排放。
行走部分和浮渣收集裝置的移動分別有各面的調速電機驅動、中心集電環(huán)供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