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除臭設備在垃圾處理場中因其高效、經濟、環(huán)保的特點,成為臭氣治理的核心技術之一。以下是其在各類垃圾處理環(huán)節(jié)中的具體應用、技術原理及關鍵設計要點:
垃圾處理場用生物除臭設備
1. 適用場景
生物除臭設備主要用于處理中低濃度、大風量的臭氣,典型應用場景包括:
垃圾填埋場:填埋作業(yè)區(qū)、滲濾液調節(jié)池、沼氣處理站。
垃圾中轉站:卸料大廳、壓縮車間。
堆肥/發(fā)酵車間:好氧堆肥、厭氧消化過程的廢氣。
焚燒廠:垃圾儲坑通風氣體。
2. 技術原理
通過微生物代謝分解臭氣中的硫化氫(H?S)、氨(NH?)、揮發(fā)性有機物(VOCs)等污染物,轉化為CO?、H?O等無害物質。核心過程:
吸附:臭氣接觸濕潤的生物填料(如腐熟堆肥、木屑、火山巖)。
降解:填料表面的微生物(如硫桿菌、硝化菌)氧化或還原污染物。
3. 主流生物除臭設備類型
(1)生物濾池(Biofilter)
結構:密閉池體+多孔填料層(混合堆肥、樹皮、珍珠巖等)。
工作流程:臭氣經預濕后從底部進入,穿過填料層被微生物降解。
優(yōu)勢:建設成本低,運維簡單,適合常溫、濕度高的臭氣。
局限:填料易板結,需定期更換(2-5年),占地較大。
(2)生物滴濾塔(Biotrickling Filter)
結構:塔式結構,填料(塑料環(huán)、鮑爾環(huán))上持續(xù)噴淋營養(yǎng)液。
工作流程:臭氣與循環(huán)液逆流接觸,微生物在填料表面形成生物膜。
優(yōu)勢:處理效率高(尤其對H?S),適合高濃度臭氣,占地小。
局限:需控制營養(yǎng)液pH和鹽度,能耗略高。
(3)生物洗滌塔(Bioscrubber)
組合工藝:前段用化學洗滌(如酸/堿液)去除部分污染物,后段生物處理。
適用場景:臭氣中含高濃度酸性/堿性氣體(如NH?、H?S)。
4. 關鍵設計參數
空床停留時間(EBRT):通常10-30秒,高濃度需延長至60秒。
填料選擇:需具備高比表面積、保水性及微生物親和性(如椰殼炭+堆肥混合)。
濕度控制:相對濕度>95%,防止填料干裂(可設噴淋系統(tǒng))。
微生物接種:初期投加專用菌劑(如脫硫菌、硝化菌)加速掛膜。
5. 實際應用案例
上海某垃圾填埋場:采用生物濾池處理填埋氣,H?S去除率>90%,運行成本僅0.3-0.5元/m3廢氣。
廣州廚余垃圾處理廠:生物滴濾塔處理發(fā)酵臭氣,NH?去除率85%,搭配UV光催化后達標排放。
6. 運維要點
定期監(jiān)測:檢測出口氣體濃度(如H?S<10ppm)。
填料維護:每2年補充或更換30%填料,防止壓實。
營養(yǎng)補充:滴濾塔需定期投加氮、磷等營養(yǎng)鹽(如尿素、磷酸二氫鉀)。
pH調節(jié):生物濾池pH宜保持在6-8,可用石灰緩沖酸性。
垃圾處理場用生物除臭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