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處理設備 污泥處理設備 水處理過濾器 軟化水設備/除鹽設備 純凈水設備 消毒設備|加藥設備 供水/儲水/集水/排水/輔助 水處理膜 過濾器濾芯 水處理濾料 水處理劑 水處理填料 其它水處理設備
昆明歐鵬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閱讀:151發(fā)布時間:2013-5-13
今年3月以來,瓶裝飲用水生產企業(yè)農夫山泉的“質量門”持續(xù)發(fā)酵。這場風波的核心,是輿論對地方標準寬松于國家標準的質疑。
連日來,新京報記者采訪了國內十多位相關領域專家,并收集了飲用水行業(yè)國家標準、地方標準、企業(yè)標準共幾十份衛(wèi)生標準,進行了一一比對。其背后,呈現(xiàn)出中國瓶裝水行業(yè)標準亂象。
在公眾的認知中,瓶裝水應該比自來水更安全。然而,瓶裝飲用水的國標中,水質指標僅有20項,相比之下,自來水的標準中水質指標有106項;而一些病菌和微生物指標,也被認為瓶裝水的標準寬松于自來水。
國內多地出現(xiàn)了“天然山泉水”等新地方標準,與“天然礦泉水”一字之差,但在礦物質指標上卻與后者相差甚遠。
此外,印刷在每瓶水上,理應公開告訴消費者的企業(yè)標準,卻成為“商業(yè)機密”,新京報記者向雀巢、可口可樂、康師傅和統(tǒng)一等多家企業(yè)發(fā)函要求查看其企業(yè)標準,均遭拒絕。
同時,新京報記者采訪發(fā)現(xiàn),在標準背后,一個標準的確立,更改,消失更有諸多疑問。標準的背后有著行業(yè)*、利益集團不同程度的“參與”。
看似清澈透明的瓶裝水中,有多少不為公眾所知的秘密?
【國標之疑】
瓶裝水標準不如自來水?
指標總數(shù)少,汞、甲醛等毒理指標缺失,大腸菌群的指標似乎略高于自來水……這樣的瓶裝水國標是否低了些?
瓶裝水指標數(shù)目少于自來水
黃越是北京的一名“白領”,初來北京時,他發(fā)現(xiàn)這里的自來水水垢比家鄉(xiāng)重很多,懷疑自來水質量不過關,他一直堅持飲用各種瓶裝水。
然而,今年4月,一則關于農夫山泉的標準不如自來水標準的報道讓他頗為吃驚,從那時起,他開始留意各種瓶裝水的具體名稱和標準號,卻被“天然水”、“山泉水”、“礦物質水”、國標、地標、企標等一大堆概念和名詞搞得一頭霧水。
瓶裝水的標準到底是怎樣的,是否真的比自來水安全?隨著農夫山泉“標準風波”的不斷發(fā)酵,黃越的問題也成為了很多人的疑問。
在我國,關于包裝飲用水,目前已有4份國標,其中一份名為《GB19298瓶(桶)裝飲用水衛(wèi)生標準》的國標(以下簡稱“瓶裝水國標”)適用范圍zui廣。
4月19日,國家衛(wèi)生計生委表示,除天然礦泉水和飲用純凈水已有明確的國家標準外,其他包裝飲用水均需符合瓶裝飲用水衛(wèi)生標準。
新京報記者將這份國標與自來水國標進行對比,發(fā)現(xiàn)了諸多疑問。
*的,是水質指標的數(shù)目。在很多人認知當中,瓶裝水應該比自來水更加干凈、安全,但在《桶(瓶)裝飲用水衛(wèi)生標準》(GB 19298-2003)中,水質指標僅有21項,遠遠少于自來水國標(生活飲用水衛(wèi)生標準GB 5749-2006)中的106項。
諸如汞、銀、四氯化碳、甲醛在內的毒理性指標,以及pH值、硬度等較為常見的水質指標,都未出現(xiàn)在瓶裝水國標中。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環(huán)境所的一位專家對新京報記者表示,指標數(shù)目少于自來水,是因為“瓶裝水的源水來自于自來水,所以在自來水檢測過之后,某些項目上,瓶裝水應該不需要進行檢測。”
新京報記者查閱標準發(fā)現(xiàn),瓶裝水國標的確要求原料用水符合自來水國標的規(guī)定,但隨著行業(yè)的不斷發(fā)展,諸如農夫山泉之類的“天然水”,已并非使用自來水作為源水。
瓶裝水標準滯后
在指標數(shù)目之外,瓶裝水國標似乎也比自來水更寬松。
瓶裝水國標中大腸菌群指標為MPN/100ml≤3,而自來水國標中則要求不得檢出。
浙江大學食品與營養(yǎng)系教授,博士生導師葉興乾此前在一篇論文中研究認為,國家瓶裝水標準對微生物的要求相對較低,甚至低于自來水國標。
中疾控環(huán)境所的專家告訴新京報記者,這是兩種不同的檢測方法所致。“以前檢測菌群是按照舊式的蘇聯(lián)標準,取1L水檢測,不得超過3個菌,而后世界衛(wèi)生組織改進了檢測方法,取100ML水,當中不得驗出。”該專家說,世衛(wèi)組織更新了檢測方法之后,自來水的標準隨即更新,而瓶裝水標準未更新。
“這事實上是瓶裝飲用水標準滯后,我們應該向看齊。”北京市礦泉水委員會常務副會長王繡燕說。
瓶裝水自來水國標涉及部門不同
清華大學環(huán)境學院副院長、飲用水安全研究所前所長劉文君表示,這樣的局面反映出,我國在標準制定、產品監(jiān)管等方面還有一定的問題。
中疾控環(huán)境所的專家介紹說,自來水國標的出臺涉及多個部門,2006年修訂的自來水國標,由衛(wèi)生部和*牽頭,聯(lián)合水利、環(huán)保、疾控等方面的相關單位共同修訂。
而瓶裝水標準主要是原中國疾控中心食品所牽頭制定,涉及的部門主要在衛(wèi)生系統(tǒng),起草單位還包括了一家企業(yè)。
對于瓶裝水標準不如自來水的質疑,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一位負責人向新京報記者稱,“這很復雜。幾句說不清”。
新京報記者向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提出采訪要求,至截稿時未得到回復。
【地標之惑】
山泉水地方標準林立
一些地標未及時更新,與國標發(fā)生了沖突;而另一些地標中的“新概念”,容易對消費者造成誤導。
山泉水概念迷惑消費者
在此前的農夫山泉“標準風波”中,農夫山泉所參照的浙江省地方標準(地標),明顯不如自來水國標,遭輿論詬病。近日浙江省*發(fā)文稱,地標中的安全相關指標不得與國家標準相違背,認為農夫山泉所參照的浙江省地標應“自行廢止”。
本應5年前“自行廢止”的浙江地標,被企業(yè)使用多年,相關企業(yè)和部門是否存在失職甚至違法行為?國內還有多少這類失效地標還在被企業(yè)采用?新京報記者就此向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了解,該中心回應稱,中心不負責監(jiān)管工作。
新京報記者收集了十多份地方標準。發(fā)現(xiàn)包裝水地標中,“天然泉水”概念正在各地悄然興起。
截至目前,已有包括云南、貴州、湖南、廣東、河北在內的多個省份出臺“山泉水”地方標準,有的名為“天然泉水”,有的則名為“天然山泉水”。事實上,國家早已制定了“天然礦泉水”的國標,地方紛紛訂立“山泉水”地標,是何原因?
“變換名稱里的一個字,對企業(yè)來說可以降低太多的成本。”中國礦泉水聯(lián)合委員會秘書長廖雷對新京報記者表示,礦泉水的國家標準是*牽頭制定的,對于企業(yè)來說,瓶裝水上要想印“天然礦泉水”5個字,需要有采礦資質的審批,此外還要對開采地的水源進行春夏秋冬4次檢測。在他看來,企業(yè)熱捧“山泉水”,有傍礦泉水,迷惑消費者嫌疑。
山泉水地標不及礦泉水國標
對比已公開的“山泉水”地標與“天然礦泉水”國標,其中“山泉水”與“礦泉水”雖然只有一字之差,礦物質的含量卻存在多處不同之處。
天然礦泉水國標中規(guī)定了8項礦物質的zui低含量,企業(yè)生產的礦泉水至少要有一項達標,方能稱之為“天然礦泉水”。
相比之下,一些山泉水地標對于礦物質含量的要求更為寬松。例如,河北省天然泉水地標(DB13T1269-2010)中列出了5項礦物質的界限指標,但其中4項低于礦泉水國標。例如該地標中鋅的界限指標為不低于0.05mg/L,而國標中的這一指標為不低于0.20mg/L,相差4倍。類似的情形在貴州等地的“山泉水”地標中也存在。
另一些省份的山泉水地標,則沒有對礦物質界限指標作出說明。例如,廣東飲用天然山泉水地標(DBS44001-2011)和云南的山泉水地標(DB53/118-2009)中,都沒有礦物質界限指標。專家認為,沒有礦物質界限指標的所謂山泉水,和普通自來水無異。
中國飲料工業(yè)協(xié)會副秘書長李羽楠曾解釋“天然泉水”概念,認為除礦物質含量不需要天然礦泉水那么高外,其他各項和天然礦泉水一致。而目前云南、貴州制定的“山泉水”地標中,毒理指標中重金屬和微生物指標高過礦泉水國標。礦泉水國標規(guī)定,鎘的含量應不超過0.003mg/L,但這兩份地標均放寬至0.005mg/L。
在微生物上,包括云南、貴州和湖南省瓶裝飲用天然泉水地方標準,其大腸菌群總數(shù)限制上均為MPN/100ml≤3,而“礦泉水”國標中為MPN/100ml≤0。這些地標不僅不如天然礦泉水,甚至不如自來水。
企業(yè)參與制定地標
“像這樣的地方新型飲用水概念標準,多為地方企業(yè)推動出臺,背后有他們自己的利益在里面。”廖雷說。
新京報記者發(fā)現(xiàn),這些地方標準的制定大多都有企業(yè)的參與。例如云南的那份地標,起草單位包括了云南大山飲品有限公司、云南天外天天然飲料有限公司在內的5家瓶裝水企業(yè);廣東的山泉水地標也有廣東鼎湖山泉有限公司等3家企業(yè)的參與。
商鋪:http://m.hg1112.cn/st105972/
主營產品:云南水處理設備,反滲透純水設備,軟水設備,除鐵除錳,循環(huán)水設備,直飲水,污水處理,家用凈水器,節(jié)能開水器
環(huán)保在線 設計制作,未經允許翻錄必究 .? ? ?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請輸入你感興趣的產品
請簡單描述您的需求
請選擇省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