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斜板沉淀池是根據淺池理論發(fā)展而來的,是一種在沉淀池內裝置許多間距較小的平行的傾斜薄板的沉淀池,效果一般均較普通平流式沉淀池提高3-5倍,因而它在生產 實踐中取得了較好效果。特別是對散性顆粒的去除效果更為顯著。
給水處理的沉淀工藝是指在重力作用下,懸浮固體從水中分離的過程,原水經過投藥、混合與反應過程,水中懸浮物存在形式變?yōu)檩^大的絮凝體,要在沉淀池中分離出來,以完成澄清的作用,混凝沉淀后出水濁度一般在10 度以下。
斜板沉淀池是根據淺池理論發(fā)展而來的,是一種在沉淀池內裝置許多間距較小的平行的傾斜薄板的沉淀池。特點是沉淀效率高、池子容積小和占地面積小。斜板沉淀池沉淀時間短,故在運行中遇到水質、水量的變化時,應注意加強管理, 以保證達到要求的水質[1]。從改善沉淀池水力條件的角度分析,由于斜板的放入,沉淀池水力半徑大大減小,從而使雷諾數大為降低,而弗勞德數則大大提高,因此,斜板沉淀池也滿足水流的穩(wěn)定性和層流的要求。從而提高沉淀效果。
1.淺池理論原理
設斜管沉淀池池長為L,池中水平流速為V,顆粒沉速為u0,在理想狀態(tài)下,L/H=V/ u。可見L與V值不變時,池身越淺,可被去除的懸浮物顆粒越小。若用水平隔板,將H分成3層,每層層深為H/3,在u。與v不變的條件下,只需L/3,就可以將u。的顆粒去除。也即總容積可減少到原來的1/3。如果池長不變,由于池深為H/3,則水平流速可正加的3V,仍能將沉速為u。的顆粒除去,也即處理能力提高倍。同時將沉淀池分成n層就可以把處理能力提高n倍。這就是20世紀初,哈真(Hazen)提出的淺池理論。
而在沉淀池有效容積一定的條件下,增加沉淀面積,可使顆粒去除率提高。根據這一理論,過去曾經把普通平流式沉淀池改建成多層多格的池子,使沉淀面積增加。但由于排泥問題沒有得到解決,因此無法推廣。為解決排泥問題,斜板沉淀池發(fā)展起來,淺池理論才得到實際應用。
2.斜板沉淀池的設計原理
按照水流方向與顆粒沉淀方向之間的相對關系,斜板沉淀池可分為:
同向流斜板沉淀池,水流方向與顆粒沉淀方向相同;
異向流斜板沉淀池,水流方向與顆粒沉淀方向互相垂直;
雙向流斜板沉淀池,水流方向與顆粒沉淀方向相反;
3.斜板沉淀池的沉淀特點
根據平流式沉淀池去除分散性顆粒的沉淀原理,一個池子在一定的流量Q和一定的顆粒沉降速度μo的條件下,其沉淀效率E與池子的平面面積A成正比: E=μo/(Q/A)= μo*A/Q。為此,如在同一個池子中,按高度分成N個間隔,是水平面積增加為N倍,在理論上可以提高沉淀能力N倍(實際上由于各種其他因素的影響不不可能達到)。圖3-1 (a)所示:將一個池子分成4個間隔后,使其有4倍的水池平面面積,則理論上池長可縮短至1/4或水平流速可增至4倍。
4.斜板沉淀池的優(yōu)缺點
斜板沉淀池,是一種在沉淀池內裝置許多間隔較小的平行斜板的沉淀池,具有去除效率高,停留時間短,占地面積小等優(yōu)點,故常用于已有的污水處理廠挖潛或擴大處理能力時采用;當受到污水處理廠占地面積的限制時,作為初次沉淀池用。
斜板沉淀池不宜于作為二次沉淀池,因為活性污泥的粘度較大,容易粘附在斜板上,影響沉淀效果甚至可能堵塞斜板。同時,在厭氧的情況下,經厭氧消化產生的氣體上升時會干擾污泥的沉淀,并把板上脫落下來的污泥帶至水面結成污泥層。斜板沉淀池因沉淀時間短,故在運轉中遇到水量、水質變化時,應加強注意管理。采用此類沉淀池時,還應注意絮凝的完善和排泥布置的合理等。
5.結語
在平流式沉淀池中或在原有平流式沉淀池中加斜板后,效果一般均較普通平流式沉淀池提高3-5倍,因而它在生產實踐中取得了較好效果,特別是對分散性顆粒的去除效果更為顯著。并且根據淺層沉降原理設計的斜板濃密或沉降設備,在國內外已成功應用和推廣。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yè)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yè)負責,環(huán)保在線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guī)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