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介紹
6噸每天污水處理設備
6噸每天污水處理設備——技術方案為:
一種用于處理生活污水的處理裝置,包括箱體,箱體具有進水口和出水口,其特征在于,箱體內固定有隔板和第二隔板,且兩隔板將箱體從進水口到出水口方向依次分隔成除雜室、凈化室和儲水室;進水口設于除雜室的箱體上,出水口設于儲水室的箱體端部;箱體上安裝有與進水口連接的水泵;所述除雜室內的進水口處設有倒錐狀的濾網(wǎng);除雜室的底部開設有排污口,排污口連接有輸送裝置;輸送裝置包括筒體、位于筒體內的絞龍、與絞龍連接的電機,排污口與筒體內連通;所述隔板分為下部的豎直段和上部的傾斜段,傾斜段為細濾板與除臭層形成的層狀結構;所述第二隔板上開設有過水口。
進一步地,所述排污口處設有漏斗,漏斗的下端連接至所述筒體。
進一步地,所述凈化室內設有凈化介質。
進一步地,所述除臭層為活性炭層。
活性污泥的功能
活性污泥中存在大量的腐生生物,其主要功能是降解有機物。細菌是有機物的凈化功能中心。同時,活性污泥中還存在硝化細菌與反硝化細菌。其在生物脫氮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在廢水中氮的去除日益受到重視的形勢下,這兩類菌及它們之間的關系就顯得更重要了。
進行硝化作用的微生物有:
(1)亞硝化細菌和硝化細菌,它們均為化能自養(yǎng)菌,專性好氧,分別從氧化NH3和N02-的過程中獲得能量,以C02為一碳源,產物分別為NO2-及N03-;它們要求中性或弱堿性環(huán)境(pH=6.5~8.0),在pH<6時,作用顯著下降。
(2)好氧的異養(yǎng)細菌和真菌,如節(jié)桿菌、芽孢桿菌、銅綠假單胞菌、姆拉克漢遜酵母、黃曲霉、青霉等能將NH4+氧化為N02-及NO3-,但它們并不依靠這個氧化過程作為能量來源的途徑,它們相對于自然界的硝化作用而言并不重要。
硝化菌對環(huán)境的變化很敏感,DO≥1mg/L,pH=8.0~8.4,BOD5≤15~20mg/L,適宜溫度=20~30℃;硝化菌在反應器內的停留時間即生物固體平均停留時間,必須大于其小的世代時間。
進行反硝化作用的微生物有異養(yǎng)型的反硝化菌,如脫氮假單胞菌、熒光假單胞菌、銅綠假單胞菌等,在厭氧條件下利用NO3中的氧氧化有機物,獲得能量。自養(yǎng)型的反硝化菌,如脫氮硫桿菌,在缺氧環(huán)境中利用NO3中的氧將硫或硫代硫酸鹽氧化成硫酸鹽,從中獲得能量來同化CO2。兼性化能自養(yǎng)型反硝化菌,如脫氮副球菌,能利用氫的還原作用作為能源,以02或N03-作為電子受體,使NO3-還原成N2O和N2。
設備原理
消毒水處理設備主要由預處理單元、生物單元、二沉槽等組成,該設備去除有機物核心單元是在生物單元。 清洗車間污水匯集于調節(jié)池,污水有機物濃度高,微生物處于缺氧狀態(tài),此時微生物為弱堿性菌群,它們將污水中的有機物轉化分解同時作為電子供體,進行微水解。由于污水中含較多的懸浮物,在進入生化單元前必須先經(jīng)過預處理去除大部分的懸浮物,減小生物單元的處理負荷,提高處理效率。生物單元中培養(yǎng)大量的活性污泥,富含好氧型菌群,將有機物分解成CO2作為碳源,菌群將污水中的NH-N轉化成NO-N,通過生物作用去除有機污染物,從而達到國家環(huán)保部門規(guī)定的排放標準。
隨著脫氮工藝的不斷發(fā)展,人們對硝化工藝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將硝化作用的反應產物控制在亞硝酸鹽階段,作為反硝化或者厭氧氨氧化的前處理技術,可以節(jié)約曝氣能耗和添加堿量。通過對兩類硝化細菌(AOB、NOB)的更多認識,出現(xiàn)了短程硝化工藝。
該工藝的核心是選擇性地富集AOB,先抑制再限制你好后沖洗出NOB,使得AOB具有較高的數(shù)量而淘汰NOB,從而維持穩(wěn)定的亞硝酸鹽積累。短程硝化過程通常由控制溫度、溶解氧、pH來實現(xiàn)。溫度控制短程硝化的基礎在于兩類硝化細菌對溫度的敏感性不同,25℃以上時,AOB的你好大比生長速率大于NOB的你好大比生長速率。
據(jù)此提出了世界上個工業(yè)化應用的短程硝化工藝——SHARON工藝(溫度設置為30~40℃)。因此,在低溫下實現(xiàn)短程硝化頗具挑戰(zhàn)。
處理工藝
1.2反硝化工藝
低溫對于反硝化有顯著的抑制作用,JichengZhong等研究了太湖沉積物中的反硝化作用,經(jīng)過數(shù)月的實驗分析發(fā)現(xiàn)反硝化速率呈現(xiàn)季節(jié)性變化。U.Welander等考察了低溫條件下(3~20℃)反硝化工藝的運行性能,研究表明在3℃下反應器的反硝化速率僅為15℃下的55%。相對于傳統(tǒng)的缺氧反硝化,溫度對好氧反硝化的脫氮效率影響不顯著,王弘宇等篩選出的一株好氧反硝化菌,在25~35℃下都能達到大于78%的脫氮效率。表1概括了不同溫度下的反硝化速率。
1.3厭氧氨氧化工藝
有學者的研究表明,能夠進行厭氧氨氧化反應的溫度范圍為6~43℃,你好佳溫度為28~40℃。在廢水生物處理中,活化能的取值范圍通常為8.37~83.68kJ/mol,而厭氧氨氧化的活化能為70kJ/mol。因此,厭氧氨氧化屬于對溫度變化比較敏感的反應類型,溫度的降低對其抑制作用明顯。
低溫脫氮工藝
低溫對厭氧氨氧化的影響很大,受低溫抑制后需要較長時間才能恢復。厭氧氨氧化工藝的運行溫度從18℃降至15℃時,亞硝酸鹽不能被*去除,導致亞硝酸鹽的積累,對厭氧氨氧化工藝有著顯著的抑制效果,從而引起連鎖效應,使得厭氧氨氧化菌失活。J.Dosta等在研究溫度對厭氧氨氧化工藝的長期影響時,將試驗溫度由30℃調至15℃,只有氮容積負荷(NLR)從0.3kg/(m3?d)大幅降低至0.04kg/(m3?d)才能保證出水水質。甚至經(jīng)30d的馴化仍未見好轉,將試驗溫度調回至30℃運行75d后,污泥活性僅為0.02g/(g?d),處于較低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