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shù)文章
實驗室消毒、滅菌基礎(chǔ)知識
閱讀:826 發(fā)布時間:2019-6-18 清潔、消毒、滅菌是預(yù)防和控制微生物實驗室污染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它包括實驗室內(nèi)外環(huán)境的清潔、消毒;檢測用具、培養(yǎng)基等的消毒、滅菌。
一、概念
(1)消毒是指殺滅或清除傳播媒介上的病原微生物,使之達到無害化的處理。根據(jù)有無已知的傳染源可分預(yù)防性消毒和疫源性消毒;根據(jù)消毒的時間可分為隨時消毒和終末消毒。
(2)滅菌是指殺滅或清除傳播媒介上的所有微生物(包括芽胞),使之達到無菌程度。經(jīng)過滅菌的物品稱“無菌物品”。
消毒與滅菌是兩個不同的要領(lǐng)。滅菌可包括消毒,而消毒卻不能代替滅菌。消毒通常用于實驗室檢測環(huán)境、人員手部等,滅菌通常用于檢測用具、檢測試劑等。
二、消毒、滅菌的原則
(1)明確消毒的主要對象應(yīng)具體分析引起污染的途徑、涉及的媒介物及病原微生物的種類,有針對性地使用消毒劑。
(2)采取適當(dāng)?shù)南痉椒ǜ鶕?jù)消毒對象選擇簡便、有效、不損壞物品、來源豐富、價格適中的消毒方法。
(3)控制影響消毒效果的因素許多因素會影響消毒劑的作用,而且各種消毒劑對這些因素的敏感性差異很大。
1.微生物的種類
不同類型的病原微生物對消毒劑抵抗力不同,因此,進行消毒時必須區(qū)別對待。
(1)細菌繁殖體易被消毒劑消滅,一般革藍氏陽性細菌對消毒劑較敏感,革藍氏陰性桿菌則常有較強的抵抗力。繁殖體對熱敏感,消毒方法以熱力消毒為主。
(2)細菌芽胞芽胞對消毒因子耐力強,殺滅細菌芽胞可靠的方法是熱力滅菌,電離輻射和環(huán)氧乙烷熏蒸法。在化學(xué)消毒劑中,戊二醛、過氧乙酸能殺滅芽胞,但可靠性不如熱力滅菌法。
(3)病毒對消毒因子的耐力因種類不同而有很大差異,親水病毒的耐力較親脂病毒強。
(4)真菌對干燥、日光、紫外線以及多數(shù)化學(xué)藥物耐力較強,但不耐熱(60℃1小時殺滅)。
2.微生物的數(shù)量
污染的微生物數(shù)量越多需要消毒的時間就越長,劑量越大。
3.有機物的存在
?、儆袡C物在微生物的表面形成保護層妨礙消毒劑與微生物的接觸或延遲消毒劑的作用,以致于微生物逐漸產(chǎn)生對藥物的適應(yīng)性。
②有機物和消毒劑作用,形成溶解度比原來更低或殺菌作用比原來更弱的化合物。
?、垡徊糠窒緞┡c有機物發(fā)生了作用,則對微生物的作用濃度降低。
④有機物可中和一部分消毒劑。消毒劑中重金屬類、表面活化劑等受有機物影響較大,對戊二醛影響較小。
4.溫度
隨著溫度的升高,殺菌作用增強,但溫度的變化對各種消毒劑影響不同。如甲醛、戊二醛、環(huán)氧乙烷的濕度升高1倍時,殺菌效果可增加10倍。而酚類和酒精受溫度影響小。
5.PH值
從兩方面影響殺菌作用:
?、賹ο緞┑淖饔茫焊淖兤淙芙舛群头肿咏Y(jié)構(gòu)。
?、趐H過高或過低對微生物的生長均有影響。
在酸性條件下,細菌表面負電荷減少,陰離子型消毒劑殺菌效果好。在堿性條件下,細菌表面負電荷增多,有利于陽離子型消毒劑發(fā)揮作用。
6.處理劑量與監(jiān)測
保證消毒、滅菌處理的劑量,加強效果監(jiān)測,防止再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