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化學需氧量(COD),是指在一定條件下,用強氧化劑處理水樣時所消耗氧化劑的量,以氧的毫克/升來表示?;瘜W需氧量反映了水中受還原性物質污染的程度。
2、五日生化需氧量(BOD),是指在規(guī)定條件下,微生物分解存在水中的某些可氧化物質,特別是有機物所進行的生物化學過程中所消耗溶解氧的量。五日生化需氧量反映了水體中可被生物降解的有機物的含量。
3、懸浮物(SS),是指在103一105℃烘干的總不可濾殘渣。水中存在懸浮物時會使水體渾濁,降低透明度,影響水生生物的呼吸和代謝,在水和廢水處理中,測定懸浮物具有特定的意義。
4、總氮(NT),水體中含有一定量的氮時,會造成浮游生物繁殖旺盛,出現富營養(yǎng)狀態(tài)。因此,總氮是衡量水質的重要指標之一。
5、氮(NH3-N),以游離或按鹽的形式存在于水中。水中氮的來源主要為生活污水中含氮有機物受微生物作用的分解產物。測定水中氮含量,有助于評價水體被污染和“自凈"狀況。
6、總磷(PT),磷是生物生長的有機元素之一,但水體中磷含量過高,可造成藻類的過度繁殖,造成水體富營養(yǎng)化。
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去除有機污染物及氮主要依賴于設備中的AO生物處理工藝。其中工作原理是在A池,由于污水有機物濃度很高,微生物處于缺氧狀態(tài),此時微生物為兼性微生物,所以A池不僅具有一定的有機物去除功能,減輕后續(xù)好氧池的有機負荷,有機物濃度降低,但仍有一定量的有機物及較高NH3-N存在。為了使有機物得到進一步氧化分解,同時在碳化作用下硝化作用能順利進行,在O級設置有機負荷較低的好氧生物接觸氧化池。在O級池中主要存在好氧微生物及自氧型細菌(硝化菌)。其中好氧微生物將有機物分解成CO2和H2O;自養(yǎng)型細菌(硝化菌)利用有機物分解產生的無機碳或空氣中的CO2作為營養(yǎng)源,將污水中的NH3-N轉化成NO-2-N、NO-3-N,O級池的出水部分回流到A池,為A池提供電子接受體,通過反硝化作用終消除氮污染。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yè)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yè)負責,環(huán)保在線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guī)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