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成功打造亞運史上首個“無廢”運動會
近日,生態(tài)環(huán)境部轉發(fā)了《浙江省生態(tài)環(huán)境廳 杭州市人民政府關于“無廢亞運”行動的報告》,向各省、自治區(qū)、直轄市推廣杭州成功開展“無廢亞運”行動的做法經驗。
2023年,杭州創(chuàng)新開展“無廢亞運”行動,出臺全球首個大型賽事實施指南,將“無廢”理念融入賽事籌辦全過程和各領域,成功打造亞運史上首個“無廢”運動會。
賽場內外,如何做到“無廢亞運”?
杭州亞運會約有1.2萬運動員參賽,還有不少技術官員、媒體記者和工作人員,亞運村和比賽場館如何做到“無廢”呢?
第一是亞運場館能改不建,56個競賽場館有44個既有場館,新建場館充分考慮賽后利用;第二是設施設備租賃共用,臨建場館大都采取裝配式建筑,相關設施設備盡可能租賃或借用;第三是廢舊物料能用盡用,如黃龍體育館改建過程中,產生的1.3萬方建筑垃圾,約有40%用于體育館自有道路和建筑物的墊層回填。
亞運前,杭州通過印發(fā)《“無廢亞運”提升行動方案》《“無廢亞運”實施指南(試行)》,出臺場館建設、賽事保障、公眾參與等領域“無廢”措施,并讓各項“無廢”舉措具體化、可行化,實現創(chuàng)建成效可評。
在亞運期間,比賽場館實現100%綠電供應,新改建工程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率超過95%;亞運村二星級以上綠色建筑比例達100%,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74.8%,易腐垃圾資源化利用率為100%。
“無廢亞運”,全民參與
在亞運村里,充分考慮亞洲各國差異,將垃圾分類要求寫入亞運村指南,在餐廳等公共場所安排志愿者,在垃圾箱上張貼圖例,做好事前告知和宣傳引導,將垃圾分類“新風尚”傳遞給每位村民。
杭州亞運村將“無廢”理念與傳統(tǒng)文化有機結合,利用
廢木料和竹筍衣等廢棄物,精心制作成“無廢亞運”加油鴨,深受廣大運動員喜愛,成為亞運村“網紅”;中秋節(jié)晚上,組織運動員利用礦泉水瓶,制作“無廢”魚燈,體驗中國特色的“無廢”文化。
在觀賽場上,“無廢”要求被寫入觀賽須知,觀眾不僅可以收到“垃圾隨身帶走、分類規(guī)范投放”的提醒短信,也可以通過現場廣播、字幕、視頻了解到相關信息。針對開(閉)幕式參加人數多、垃圾量較大特點,將氛圍道具從充氣棒改成手拍,同時觀眾可在現場領到紀念小背包,便于將隨身垃圾帶走,實現“觀眾離席、留下潔凈”。不留一片垃圾的亞運賽場引發(fā)媒體高度關注和廣泛報道。
在杭州城內,“無廢亞運”動漫形象“綠芽兒”,走進了公交地鐵、燈箱廣告、戶外大屏。市民通過“無廢亞運”公眾平臺,參與打卡積分、兌換獎品,該活動累計有超過11萬人次參與。
原標題:杭州經驗,全國推廣!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huán)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huán)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huán)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huán)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huán)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lián)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lián)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